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,全诗如下:
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
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
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
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
这首诗的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期间,杜甫流离失所,经历了战乱和流亡的痛苦。诗中的“河南河北”指的是当时战乱中的两个重要地区。
河南,在唐代是指今天的河南省,它是唐朝的腹心地带,也是战乱的主要战场。河南地区在安史之乱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,人民生活困苦,社会秩序混乱。诗中的“剑外忽传收蓟北”指的是唐朝官军收复了蓟北(今天的北京地区),这对于河南地区的百姓来说是一个好消息,因此杜甫感到非常高兴。
河北,在唐代是指今天的河北省,它靠近边疆,是唐朝的北方边疆地区。河北地区在安史之乱中也遭受了战乱的影响,但相对于河南地区,河北地区的战乱影响较小。诗中的“便下襄阳向洛阳”指的是杜甫在收复蓟北后,准备从巴峡(今天的长江三峡)穿过巫峡,前往洛阳(唐朝的东都),这表明河北地区相对较为安定,杜甫对返回故乡充满期待。
这首诗通过“河南河北”这两个地点,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。诗中的“初闻涕泪满衣裳”和“漫卷诗书喜欲狂”等句子,生动地表达了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失地时的激动心情。
从真实客观的角度来看,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这首诗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期间的社会现实,展现了杜甫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。诗中的“河南河北”这两个地点,是杜甫用来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象征,它们代表了战乱中的苦难和希望。
总之,这首诗通过描绘河南河北两个地区的战乱景象,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,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的诗作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网络整理,如有疑问,请联系(合作微信:id530000)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appledu.com/post/7635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