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》是中国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《望月怀远》中的名句。这首诗的下一句是:“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”全诗如下: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:
首句“海上生明月”,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月夜景象。海天一色,明月高悬,给人以无限遐想。这里的“生”字,生动地描绘了月亮从海面升起的情景,如同海上的生命一般,充满生机。
次句“天涯共此时”,通过“天涯”一词,强调了诗人与亲人相隔遥远,但此时此刻,他们都能看到同一轮明月,共享这宁静美好的时光。这里的“共”字,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聚的情感。
第三句“情人怨遥夜”,进一步点明了诗人思念的对象是远方的亲人。这里的“怨”字,既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,也体现了对亲人分离的痛苦。
第四句“竟夕起相思”,描绘了诗人整夜都在思念亲人,无法入眠的情景。这里的“竟夕”指的是整夜,而“相思”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。
第五句“灭烛怜光满”,描述了诗人在月夜中熄灭烛火,欣赏月光的情景。这里的“怜”字,表达了诗人对月光如水的喜爱和怜惜。
第六句“披衣觉露滋”,描绘了诗人在月夜中披衣行走,感受到露水滋润的情景。这里的“滋”字,形象地表达了露水的清新和滋润。
最后两句“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”,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诗人想将月光赠予亲人,但又觉得月光无法用手捧起,只能寄托于梦中相见。这里的“不堪”和“赠”字,表现了诗人对月光无法传递的无奈,而“梦佳期”则是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。
总之,《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》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景色,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,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亲人的牵挂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网络整理,如有疑问,请联系(合作微信:id530000)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appledu.com/post/7316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