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原文及注解解析

作者:网络整理 2025-04-02 浏览:992
导读:   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成语,源于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在其著作《孟子·告子下》中的论述。  原文为:“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...

  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成语,源于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在其著作《孟子·告子下》中的论述。

  原文为:“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

接着孟子说:“人恒过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而后喻。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安乐也。”

  注解如下:

舜发于畎亩之中:舜在田野之中出生,后来成为贤明的君主。

傅说举于版筑之间:傅说是商朝的一位贤臣,他起初在筑墙工地上被发掘出来。

胶鬲举于鱼盐之中:胶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贤臣,他从鱼盐行业中脱颖而出。

管夷吾举于士:管夷吾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贤相,他从士人中脱颖而出。

孙叔敖举于海: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贤臣,他从海滨地区被发掘。

百里奚举于市:百里奚是春秋时期秦国的贤相,他从市场上被发掘。

  孟子在这里通过列举古代贤君和贤臣的故事,说明了天命降大任于人的过程,必须经历苦难和磨练,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。

人恒过,然后能改:人常常犯错误,但只有经历了错误,才能改正。

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:内心困扰,思考周密,然后才能有所作为。

征于色,发于声,而后喻:通过面部表情和言语表达,才能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意思。

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:在内没有法家和拂士(即不务正业的人),在外没有敌国的威胁,国家才能长久。

  最后,孟子得出结论: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安乐也。这意味着人们只有经历了困难和挑战,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乐。如果长期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,反而会使人丧失斗志,导致失败。

  这句成语启示我们,人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,但只有勇敢面对并克服这些困难,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同时,也要警惕安逸带来的消极影响,时刻保持警醒,追求进步。

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原文及注解解析

转载请注明出处:网络整理,如有疑问,请联系(合作微信:id530000)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appledu.com/post/69478.html

相关文章